演讲激发的思辨

2021-04-03   来源:学术演讲稿

中国有句脍炙人口的古谚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大约是我们先辈对读书人人生修炼应具有的境界之期望。这种人生理想通过书章典籍以及民间文化形式等被传递给了后来人。梁启超在写给子女的家书中,也用这句话激励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种理想的境界,这种人生理想,按我粗浅的理解,就是“知行合一”。“读万卷书”是为了知,获得知,达到知;“行万里路”是为了行,身体力行,实践行。当然,“知行合一”可能还包含着行为、行动等意。这应该是字面的理解。除此,“知行合一”可能还包含着更为深层的意蕴,即“知行同一”或“知行统一”。知决定着行,知指导着行,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符合于知,践行于知,所谓“行动受思想的支配”。这是“知行合一”的更高境界。现代社会有一句在书斋间流行的话叫“在路上”,“在路上”也不妨理解为“知行合一”的一种现代感性的表达。

本书《思想的记录刘作翔法学演讲选》(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就是一本“在路上”的作品。它择选了我从1994年以来的部分学术演讲记录稿。早年的演讲和讲座也没有什么录音,大都没有记录下来。后来的演讲和讲座单位开始有了录音并整理了出来,有几篇是经由我的学生整理出来,这才有可能将这些“在路上”的作品记录了下来并呈现于世。它是“思想的记录”,记录下了十多年来我对一些法学专题性问题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这些学术演讲和讲座成为我的学术经历和学术生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对那些邀请过我的单位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每每想起这些出行和经历,我都会感到丝丝暖意,其中的点点滴滴铭记在心。

说到演讲,有不同于写作文章时的自身特点。我发现,同文章写作相比,由演讲记录而形成的“演讲稿文体”,是我更为喜欢的一种文体表达方式。当然,大多数学术演讲和讲座的主题都是作者研究过或正在研究的内容,我爱范文,也有邀请单位给出的一些命题。不论是哪种内容,演讲时都会有一些临场发挥和解释,它具有一种现场感、交流感、对话感,有灵性,活泼,自由,挥洒自如。它避免了写作文章时有可能会出现的呆板、僵化、套路化,甚至新八股化(当然,这可能同每位作者的文风、文字修养、语言能力、甚至知识体系相关,并不能否认有将文章写得很漂亮、很优美、很生动的作者)。因为当演讲时,你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专注感动着你,他们的表情感染着你,他们对演讲中一些典型甚至怪异的案例所表达出的惊讶刺激着你也激励着你,他们偶尔表示出的漠然、漫不经心、打瞌睡、甚至个别人的离场使你沮丧并考验着你。尤其是每场演讲后的交流和对话,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听讲者有时提出的问题是你在研究和思考时所没有想到的,会激发你的思辨,更启发你对问题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netease

演讲激发的思辨

https://m.ndcksc.com/yanjianggao/42002/

推荐访问

如何激发梦想演讲 激发战斗血性演讲
分享

热门关注

清明节志愿服务活动新闻稿

学术演讲稿

以愚的力量为主题的演讲稿

学术演讲稿

为高考冲刺加油励志演讲稿

学术演讲稿

生命的意义为话题演讲稿

学术演讲稿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演讲稿

学术演讲稿

三好学生演讲稿学生演讲稿

学术演讲稿

学校德育副主任竞聘演讲稿

学术演讲稿

中国梦主题演讲稿

学术演讲稿

党成立一百年演讲稿

学术演讲稿

党史故事我来讲演讲稿

学术演讲稿